海科融通旗下产品北京海科融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被通报业绩下滑明显
2025年2月1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称,依法集中查处了一批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违规App。其中,4款App存在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问题,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被勒令下架。
同时,78款App存在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问题,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责令限期1个月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依法依规予以下架处置。
根据公告,此次被依法责令限期整改的78款App主要涉及 “无用户账户注销功能”“未提供有效的用户账户注销功能”“为用户账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用户账户注销承诺时限超过15个工作日”等问题。
据贝多财经了解,此次查处的App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社交、电商、金融、教育等,典型案例包括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海科融通”)运营的“海收银”App(V1.4.0)、湖南车拍拍科技有限公司的“车拍拍”(V1.0.22)等。
通过查询可知,海收银App的开发者为北京盛海融鑫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查询可知,该公司的注册地址与海科融通基本一致,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甲43号1号楼。但从股权关系方面,二者并无直接联系。
其中,海科融通是A股上市公司翠微股份(SH:603123)的控股子公司。天眼查App信息显示,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前身为北京北航融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约为2.5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景君儒。
股权方面,翠微股份直接持有海科融通98.2975%的股权,翠微基金持股1.7025%。与之对应的是,翠微股份曾在2020年12月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的方式,斥资19.45亿元收购了前者98.2975%的股权。
2024年11月12日,央行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公示。其中,同意海科融通董事、总经理由“戎华”变更为“景君儒”。贝多财经了解到,景君儒曾任海科融通副总裁一职,历任中国银联新疆分公司助理总经理等职务。
“走马上任”前后,海科融通还就此召开了全体员工动员大会。会上,景君儒表示,将满怀激情、不遗余力,与公司班子成员及中心负责人做好配合,持续推动公司的经营工作,并全力促进公司顺利转型。
事实上,海科融通的业绩表现并不算好。据翠微股份2024年半年报披露,海科融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9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6.05亿元,同比下降45.33%;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减少1.83亿元,由盈转亏。
另翠微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公告披露,海科融通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0.68亿元,同比减少46.68%。据此计算,海科融通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约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海科融通首次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形。2023年度,海科融通实现营业收入25.86亿元,较2022 年的30.40亿元减少4.54亿元,同比下降14.94%;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下降12.39%。
毫不客气地说,这也是海科融通在被翠微股份收购后第二次出现年度亏损。此前,海科融通在“卖身”给翠微股份时,相关方曾签订业绩对赌协议,对赌时间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
协议规定,海科融通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年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08亿元,2.40亿元。最终,分别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84亿元、2.16亿元,2.47亿元,均属于“压线年,海科融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28.41亿元、23.58亿元、30.40亿元、25.8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5.32%、-17.01%、28.96%和-14.94%。不难看出,除了2022年,海科融通的营业收入均呈现下降态势。
同期,海科融通分别实现净利润约1.84亿元、2.09亿元、-2.75亿元、-3.1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0.79%、13.23%、-231.62%、-12.73%。同样只有2021年的净利润有所上涨,整体呈下降态势,2022年和2023年均录得大额亏损。
换句话,对赌期限结束后,海科融通直接上演“变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双出现大幅下滑,也表明海科融通的业绩成长性还需要努力提升。其中,2023年的净亏损金额更是高达3亿元,2022年和2023年的亏损金额合计约5.8亿元。